譬如说你碰到事情的时候,你那脸是摆着一个很严肃的脸;譬如说你心里对某些事情不满的时候,然后你在处理的时候,你让人家觉得你的态度是什么,虽然你没有出恶口,但是你在四摄法上面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板着一个脸孔,讲出来的话就是责怪人家的话,“爱语”不见了,然后那个“无畏施”也不见了,那当然“利行”、“同事”
在四摄法上当然我们要期望。我们不是强制,不是强制。因为我们如果强制,到时候你不肯作义工,说:“这个太辛苦了!”因为这是什么?忍辱这件事情是很辛苦的,这真的很辛苦!我教忍辱,我就说:“如果你觉得你还在忍,那你就还有空间;那你如果说你不觉得你在忍,那我恭喜你,你这个忍辱有某种程度了。对于某些法你的忍辱成
修证佛法之难,在业障之排除;业障排除之难,在不能了知往世曾经造作何种障法之业,是故无以改往修来及造作悔灭之善业,导致无法排除业障,终究成为证法之障难,令实证佛法之事遥遥无期,世世精进修行而犹不得实证,劫劫精勤而皆唐捐其功,诚为可悲之事。 犹如《佛藏经》中 世尊所言: 【舍利弗!是诸人等,如是展转乃至
《大寶積經》卷111:「 爾時淨信童女聞是法已歡喜踊躍,白佛言:「世尊!成熟幾法能轉女身?」 佛告童女:「成就八法當轉女身。何等為八?一者不嫉,二者不慳,三者不諂,四者不瞋,五者實語,六者不惡口,七者捨離貪欲,八者離諸邪見。童女!修此八法速轉女身。」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不嫉妬他人, 離慳常樂法
问题一:『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请问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事障、理障及性障吗?又性障与业障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 答: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的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个障
掉举恶作盖,就是指掉举盖及恶作盖。所谓的掉举,就是心于种种境界到处攀缘而无法寂静,使得菩萨无法心一境性,导致心放逸而无法修禅定。又掉举可分为三种:身掉举、口掉举、意掉举。 所谓的身掉举,就是身体无法安住下来,喜欢游手好闲而无所事事。譬如有人喜欢喧闹的境界,导致整个身体动个不停,一直无法安静下来;又譬
瞋恚盖,就是菩萨遇到违逆己心的事,因而发起脾气来,乃至于对众生加以恼害等等,因而遮盖菩萨的修行。由于菩萨起瞋的缘故,众生就会远离菩萨,不愿意被菩萨摄受,所以菩萨成佛的时程不仅会很久,而且也会很辛苦。 佛在《梵网经》卷2也曾开示:菩萨不能起瞋啊!一旦菩萨故意起瞋了,则犯了故瞋的重罪。不仅如此,佛在《菩
贪欲盖,就是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欲,或者对于财色名食睡起了贪爱执著,或者对于之前所领受的境界不断地忆念、攀缘及追恋,使得菩萨在修行当中产生遮障。 譬如有众生喜欢看美景,所以秋天去加拿大看枫叶,夏天潜水看海景等等,尽在色尘上起了贪爱与执著。又譬如有众生喜欢听好听的音乐,对于歌星的音乐很着迷,因而成为歌迷
性障之修除,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事,菩萨不应当花费许多时间在寻觅别人身口意上的过失,应当“护戒自观身,不求他过失”。 如果没有用心去对治性障,那自身的功德法之漏失便会越来越大,而且各种性障烦恼其实是会互相引生的,所以性障的过失远比想象中来得严重。……有人因为贪求财物的关系,而接受或生起没有布施果报与其他
“瞋”因为会直接伤害众生,故与“贪”比较起来,过失相对就很重,因此应当逐渐远离。而众生起“瞋”的时候,行相较粗,而且通常是面对逆境,所以容易察觉;因此,如果有“正知见”,知道起瞋的过失,便可以逐渐舍离。 相对的,“贪”的违犯,通常是一分一分累积加重,以及起贪的境界一般都是顺境,因此较难警觉其过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