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口出柔软语,很生气,但舒颜含笑
譬如说你碰到事情的时候,你那脸是摆着一个很严肃的脸;譬如说你心里对某些事情不满的时候,然后你在处理的时候,你让人家觉得你的态度是什么,虽然你没有出恶口,但是你在四摄法上面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板着一个脸孔,讲出来的话就是责怪人家的话,“爱语”不见了,然后那个“无畏施”也不见了,那当然“利行”、“同事”不用说了,对不对?人家不可能跟你这样的人共事。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人跟你讲说:“这个人很00!”你就要检讨自己,不是去检讨对方,因为对方是,他感受的是这个结果。你这样了解,他的感觉就是这样,表示你有改进的空间,......那这个是伤害性就很大。假设他是胡扯,他犯戒,那他自己的事;但是我们被人家这样讲,那我们就要检讨自己。
这个就是说,你以后在处理事情上面的脸色,不管你多生气,想要发怒的那一刹那,然后突然间变笑脸,很难对不对?但是只要我跟你提这个事情,你将来就会记住这些东西,我今天讲的会举很多例子。
譬如说我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有人当然会举报,然后呢,那个人气起来,他很多话就出来;当然我不是说,这某人这样不对,只是说,他说某人今天跑到这个位置,都是因为他巴结那些有权势的人,所以才能今天到这个位置。这个我不怪他,因为他的感觉就是这样。但是你让人家有这个感觉,就是你的问题,他没有问题,你让他有这个问题出现。但事实上我看了以后,这骂好多人,连最上级都骂到,是不是这样讲?所以有时候话不能乱讲。当然他没有过失,因为他的感觉:我那时候会怎么看到这个为什么会产生那个感觉?就说“糟糕”!就说你害人家。就是第三个,害人家堕于什么? “不善处”,因为他说的有一点不符事实。
譬如说他认为说,........当然喔!说他不明事实,我们不是责怪他。只是说如果有人这样讲的时候,表示你的空间是很大的,你让人家错解了。所以你在处理事情的态度上,都有改进的空间。......。
那接下来说爱语。那你碰到各种逆境,你都能口出柔软语,就如同我刚刚讲的,很生气,但是你仍然要含笑,这个常展舒颜就是你含笑,含笑对待对方;这是要一直训练、一直训练,要变成习惯。
那你们可能会说,你这个人笑里藏刀,很生气还要展笑脸。不是!笑里藏刀是说,我虽然展开笑脸,但是我心里在想的是背后捅你一刀,这才叫阴沉,我们说阴沉,不是这个才叫作修忍辱。
就说我很生气,但是我还是含笑,这是你要去训练的;心里多生气,我仍然是含笑,我要特别讲这个就是你将来历缘对境的时候,你才会想起我说的这一句话,就说你曾经听过这一句话,所以你将来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很生气想要发作起来或者是说我要板起脸孔的时候,你仍然是含笑。
也就是说,不管你对对方这一件事情多么不满,你都要养成含笑面向对方,这样对方容易接受;你如果板着一张脸然后跟对方讲,对方第一个感觉就是你来责怪我,马上第一个就是他很清楚。大家都没有很傻嘛!对不对?你板着脸孔、那个语气,人家会不知道你是来责怪我的吗?
所以大家在这个状况下,必须什么?忍住,然后含笑。含笑,就是说这个含笑是菩萨度众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你要一直学,学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他不会再笑了,因为他这些习气没有了。但是你前面要累积福德资粮,你要有含笑舒颜的能力,这样修忍辱的过程才容易达成。...
好,那利行,我们讲利行,最好的利行是什么?就是让大家愿意舍弃那个不善法,这才叫作利行。我们从学佛的观点来看,是不是他愿意去舍弃自己的不善法,你们现在学佛都在干什么?断邪见对不对?舍性障那是不是都叫舍不善法?他愿意跟你一起舍不善法,那我们不要求你这样,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对不对?那我们要求你什么?
希望你的身口意、身行、口行不要让义工来骂,口出恶言来骂你;那他口出恶言骂你,他是不是堕于不善处?或者在背后说你坏话,这个就是令对方堕于不善处,所以你的布施爱语上面你要小心,因为这个让对方堕于不善处,其实就是你的爱语出了问题。
所以爱语,只要你的爱语这一部分弄得好,那么你的那个利行方面,就不会让对方堕于不善处。他不愿意跟你一起共事,但是不要让他堕于不善处,这是你应尽的;你来学佛,你对待其他的义工,你本来就是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