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寒山 我见人转经,依他言语会。 口转心不转,心口相违背。 心真无委曲,不作诸缠盖。 但且自省躬,莫觅他替代。
唐 . 寒山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唐 . 寒山 世间一等流,诚堪与人笑。 出家弊己身,诳俗将为道。 虽着离尘衣,衣中多养蚤。 不如归去来,识取心王好。
多少天台人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Most T'ien-t'ai men
一自遁寒山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
寒山有一宅 寒山有一宅,宅中无阑隔。 六门左右通,堂中见天碧。 房房虚索索,东壁打西壁。
寒山有裸虫 寒山有裸虫,身白而头黑。 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裓。
菩萨为什么会常寂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说菩萨在修学的时候,当你越修学佛法的时候,可以说对世间许多的事情会看得越透。 除了说在理上面看得越透的时候,在事上面的话,也因为说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烦恼会一一的减轻乃至于消除;所以本来因为烦恼的减轻消除之后,本来定力—心的这个安定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
由于菩萨本身就有在修习这个定力,并且因为智慧增长了,并且同时也因为持戒的关系,所以烦恼几乎都不会再生起了。所以当然菩萨会常常,常常处在一个寂灭的这个状态。这个寂灭的状态不是空无所有的虚无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寂灭的状态,是说我们的心非常的安定,甚至专注在目前的忆念佛的这个功德上面,而不会去跟随
修行者假使想要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就必须先要了解:要怎么样才能进入这个实相念佛的法门?又应该要如何才能不断的转进?也就是说,不管是功夫法门也好,或是知见法门也好,我们都必须依照著善知识所安排的次第,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够辗转升进。 譬如我们以功夫法门来说,在参禅之前我们就先要学会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