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寒山 六极常婴困,九维徒自论。有才遗草泽,无艺闭蓬门。 日上岩犹暗,烟消谷尚昏。其中长者子,个个总无裈。 白云高嵯峨,渌水荡潭波。此处闻渔父,时时鼓棹歌。 声声不可听,令我
唐 . 寒山 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俊杰马上郎,挥鞭
唐 . 寒山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鹦鹉宅西国,虞罗
唐 . 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
唐 . 寒山 寒山多幽奇,登者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间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
接下来,我们再从本质的不同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 我们先来看《六祖坛经》卷一:『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当五祖知道六祖已经悟得本性以后,他就对惠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
讲完禅宗祖师的所证是一真法界,是万法的根源,又名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涅槃等等,接下我们来探讨:知不知道干屎橛是什么东西,到底会不会影响开悟明心?好,首先来说“干屎橛”的名,它是假立之法。世间一切法的“名”其实都是假立的法,名的功能之一,是让众生能够依于名而起想。然而众生依于名所起的想,实际上是众
中国禅宗所追求的明心证悟,同样指的是这个本不生灭的如来藏心。我们举宋朝 圆悟佛果禅师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中说:『佛祖以神道设教,唯务明心达本。况人人具足、各各圆成,但以迷妄,背此本心,流转诸趣,枉受轮回。而其根本初无增减,诸佛以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盖为此也。祖师以单传密印而来
虽然说“非定不禅”,也就是说假使没有相当的定力,绝对是不可能开悟明心、眼见佛性的。但是六祖慧能大师却也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坛经》卷一)。 这个意思是说,佛法的修证还是以能够开悟明心、眼见佛性最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禅定解脱的境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解脱是要靠智慧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