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接下来,我们再从本质的不同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
我们先来看《六祖坛经》卷一:『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当五祖知道六祖已经悟得本性以后,他就对惠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都没有好处!
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心』呢?我们再来说,禅宗的祖师也就是《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洞山悟本禅师怎么说:『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也就是说:禅宗这个般若禅呢,它其实是在找佛的出身处,也就是所有的应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祂都有个出身处,这个出身处呢,其实就是真心,也就是本心。一个人不能成佛,其实他就是不知道有个真心存在。一切的应身佛、报身佛、化身佛都是从这个本心所出生,包括你我的五阴也都是从真心如来藏所出生。所以说:一个人一定要找到真心。
为什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呢?我们来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入门』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说一个人他找到了本心,他在佛菩提道上面就是入了门,也就是说入了不生不灭法的大门,一切常住法呢都在门内;我们来看看:如果说一个人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常住法里面,他所修学的一切法都是常住法,都跟常住法有关。如果说你没有进入这样的大门,你在外面所学的任何一切法,都是无常法,都不是常住法,它跟常住法都无关。因此,如果你没有进到这样的一个常住法的门内呢,那么你所修学的法,因为都是无常法,最后都归于空,所以如果说一个人不识本心,那么他学法就无益了!也就是说:他在佛菩提道上面就不会有任何的帮助了。
从前面这样所说的来看,般若禅的本质就是佛菩提道上面,菩萨所亲证的境界、所亲证的内涵,这是般若禅的本质,祂是菩萨所证。
再来说禅定的本质。禅定有什么样的本质?我们来看看《大智度论》卷十八 龙树菩萨怎么说:
【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乃至依非有想非无想处,舍无所有处;上无所复依,故不能舍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更无依处,恐惧失我,畏堕无所得中故。】(《大智度论》卷十八)
我们先来看看说:什么叫做外道呢?心外求法或者是心外见法都叫做外道,也就是想要在真心以外求一个真实法,或者把任何一个真心以外的法当成是真实法,这样子就叫做外道。因此,心外求法的人一定没有断我见,他一定落在五阴当中。
我们再回头来看 龙树菩萨的这一段话说:『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也就是说:外道他证得初禅以后,他就依止于初禅----也就是说他把初禅当成涅槃,或者是说有一种人把二禅、三禅、四禅当成是涅槃,乃至于说到了非有想非无想处,他是舍弃了无所有处,他到了这样的地步以后,因为他发现再过去已经没有觉知心,已经没有依靠了,所以他就没有办法再舍弃非有想非无想这样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的意识觉知心最微细的境界就是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到了这里他为什么不敢舍弃呢?不敢舍弃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因为他再过去他就没有依靠了----觉知心没有依靠。那么证得非有想非无想的这个外道他因为恐惧失去我,因为他把觉知心当成我,他害怕堕入了无所得当中。
所以呢,我们来看看,禅定的本质其实是通外道。外道也证得四禅八定,但是为什么还是外道?因为禅定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其实你就可以了解到:般若禅就是菩萨所修学的法;那么禅定呢,它是一切的人都可以修学的法。也就是它基本上、它的本质上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