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家里坐

讲完禅宗祖师的所证是一真法界,是万法的根源,又名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涅槃等等,接下我们来探讨:知不知道干屎橛是什么东西,到底会不会影响开悟明心?好,首先来说“干屎橛”的名,它是假立之法。世间一切法的“名”其实都是假立的法,名的功能之一,是让众生能够依于名而起想。然而众生依于名所起的想,实际上是众生自己想阴所安立的自境,而想阴是识阴的心所有法,依于识阴才能现行;而识阴虚妄,因此想阴依于名所安立的自境,当然是虚妄之法。既然依于名所安立的自境是识阴自己所变现,自然与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所产生的法不同。譬如有人没有吃过芒果,不论你怎么跟他讲解芒果是什么样的滋味,他所想像的滋味一定不会跟真正芒果的滋味相同;即使吃过芒果的人,当您跟他说芒果的时候,他心里所想像的滋味也不会与他吃芒果的时候相同。也就是说,芒果的滋味是离语言文字的法。因此“名”只是假立,而依于名所得的法都是纯属想像的法。

从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禅宗祖师的开悟明心,绝对不是透过意识思惟而证得,而是亲证离语言文字的真实法界,因为透过思惟道理而得的法是属于想阴自己想像所安立,纯属虚妄的法。意思是说,即使你看过无量的正法经论,如果没有亲证离语言文字的真实法界,仍然是虚妄想像的法。即使是阿罗汉,虽然没有亲证真实法界,但他的出世间智所行境界也是离语言文字。或许大家都听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八个字,言语是假立之法,心行处是觉知心所想像、所行之法,都是虚妄法;因此亲证真实的法,必然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既然禅宗祖师的所证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实法,那么看禅宗的公案,到底能不能跟禅宗的祖师一样开悟明心?答案是“可以的”!我们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世尊为了让有缘众生能跟祂一样成就正等正觉,因此将祂的所证,用语言文字讲述出来,而这些语言文字以及它所显示的道理,都不等于 世尊的所证,但却不能离开 世尊的所证而有这些语言文字;譬如“水中月”,不是真正的月,但却不能离开真正的月而存在。因此,如果您只是像文字研究者一样,在 世尊所开示的语言文字上研究其中所显示的道理,都无法成就正等正觉,因为“水中月”永远捞不著,这也是目前许多佛学研究者的悲哀。那既然经典中的所述,是 世尊为了让众生能够依此而成就正等正觉,同样的禅门的公案,也是祖师大德们为了让后世的学佛人能够经由这些公案而开悟明心,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方向正确。就如同这一位居士,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干屎橛”是不是“干掉的大便”,这样子将永远不会开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的那样,一直在意识思惟上面用心的缘故。

接下来,我们再举禅门祖师有关不能落入语言文字的开示来说明。这一段开示有一点长,我把它分成两段来解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8:【这一叚(段)事,人人本有,各各天真,只为无始时来无明业识所覆,所以不能现前,却去外头,别觅家舍。】这一段开示是说:每个人都本有一尊佛,也就是真实心,而且各各天真,天真就是本来就这样子——真实而毫无隐藏;既然毫无隐藏,为什么不能现前看到祂?因为无始以来会造业的觉知心被无明所覆盖的缘故,因此就往外寻求,另外找一个家舍。这里别觅的家舍,指的就是五阴,只能使用一辈子,不是真正的家舍;真正的家舍是真心,永不坏灭,五阴住于其中,从来不离真心,因此禅宗的祖师说“一向家里坐”。

接下来,【寻常室中问兄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未问时,幸自在家里坐,才问他是甚么,便离却本位,走出门前。……若要真实理会,此事决定不在言语上。】这一段的开示是说:平常在家里问兄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么?”这一问是问真实心是什么?也是问真实心在哪里?然而还没问的时候,心里还庆幸这位兄弟应该知道自己的五阴是在真心里面坐著,但才问他“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么”的时候,他却去思惟所问的这一句话,偏离了方向。想要真实体会真心这件事情,一定不可以在言语上面用心。

禅门的祖师既然开示不可在言语上面用心才能体会到真心,那么花时间去考证“干屎橛”到底是“干掉的大便”还是“清除粪便的木片”,岂不是如禅门祖师所说偏离了方向,这样子就无法体会真心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