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相思 唐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鲜红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月怀远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
那我们今天要藉这个因缘,来概括说明一下各种以定为禅的层次,让大家比对一下经典可以了解。我们会举出大略十种层次来说明,这样让大家远离这些误会。 我们先讲第一种层次。第一种情形是以散乱攀缘的心当作禅宗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真心。譬如,有的人他以日常生活或者早晚课诵当中那个能知能觉的心,把这个心当作禅宗证悟的真
接下来说,我们从修学方法的不同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 要学般若禅,他需要什么样的知见呢?他需要具备佛法的正知见:也就是他必须知道五阴十八界的内涵,还有要知道五阴十八界为什么是虚妄的,这样子他才不会堕入了我见当中。接下来他还要具备第一义的知见,也就是说他要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然后当他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的
接下来,我们再从本质的不同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 我们先来看《六祖坛经》卷一:『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当五祖知道六祖已经悟得本性以后,他就对惠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
我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 我们来看看《景德传灯录》卷五,我先把这一段公案念一遍,再来作说明: 【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
谈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该怎么样让意识心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念不生或者是净念相继的境界。可是,虽然大多数人都非常推崇这样的境界,也很向往,但是却又觉得:在纷乱而又变化快速的世间法中打转,这是很难能够做到的!所以很多精进的学佛人,就会努力排除万难去打佛七,甚至还有的人连续打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