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情不堪 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 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 I can't stand these bird songs Now I'll go rest in my straw shack. The cherry flowers are sc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著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
《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 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
《杂宝藏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
孝顺的心性,为什么说是熏习而来的呢?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1中,【佛言:“人于世间孝顺父母,敬事长老,恭执谦卑,先跪后起,后言先止,常教恶人为善,从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为人所敬爱;二者,人皆道其善;三者,自意欢喜;四者,得上天,为诸天所敬爱;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为众人所媚爱。今见
佛既然为大家开示说应该于父母所作众善行,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报父母恩。那什么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呢?《本事经》卷4:【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恩深难报。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