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呢?
佛既然为大家开示说应该于父母所作众善行,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报父母恩。那什么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呢?《本事经》卷4:【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恩深难报。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父母于子,既有如是所说深恩,当云何报?若彼父母于佛、法、僧无清净信,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若彼父母无清净戒,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受持清净禁戒。若彼父母无有多闻,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听闻诸佛正法。若彼父母为性悭贪,不乐布施,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行布施。若彼父母为性闇钝,无有胜慧,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二补特伽罗,恩深重难报,所谓父及母,能生长世间;假使以两肩,尽寿荷父母,常供养恭敬,犹未为报恩。父母于世间,能生育教导,慈心求利乐,如彼影随形。若父母先无,信戒闻舍慧,子令其修习,名真实报恩;恭敬给所须,唯现世安乐,令修信戒等,究竟证涅槃。】
经中 佛为我们开示说:世间有两种人对我们的恩德是深广而且难以回报的,这两种人就是父与母。佛举了一个譬喻说,假使有一个人,他一肩荷担着父亲,另外一肩负担着母亲,尽其一生直到寿命终了都不曾放下,同时他还供给父母所需的种种饮食、衣服,乃至生病时的种种医药,以及父母所需的一切事物,这些都无所欠缺的供养奉事,这样还是不能报答父母对于子女的深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父母对于子女,恩德极为深重的缘故啊!
譬如母亲生产时的痛苦、慈心哺育子女、为子女小时候洗拭身体乃至种种衣物、提供种种饮食,让子女能够健康长大,同时还供给种种衣服卧具、医药等资身众具,并且还教导子女所有礼仪规矩等一切世间生活所需的礼法,心中又时时刻刻想要帮助子女离苦得乐;这种无时无刻爱护、担忧子女的心行,如影随形,从来不曾暂时舍离。
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如上所说的种种深恩,那作为子女的,又应该如何回报父母这样的深恩呢?佛说,若是父母对于真实的佛、法、僧三宝是清净的这件事尚未生起信心,子女就应该用种种方便,或是示现、赞励三宝的清净相,或是劝导、庆慰父母对于真实三宝是清净的,应该生起或是已经生起了信心;这样让父母对于真实三宝是清净的,生起清净的信心。若是父母不受持五戒十戒等种种清净的戒律,子女应该藉种种因缘为方便,为父母宣说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并劝请父母持受清净的戒律,并赞励持戒的殊胜功德;乃至庆慰父母生起了愿意持戒的清净心,使得父母能够受持清净的禁戒,离开了堕入恶道的因缘。
若是父母对于 佛说的三乘菩提等正法,一切诸佛正法都不曾听闻,或是听过了就忘记了,子女应该藉由种种方便为父母说明诸佛正法,并应劝请父母生起乐于听闻诸佛正法的欢喜心;同时还要经常赞励佛法的清净殊胜,能令人得到真实解脱等种种胜妙功德;乃至庆慰父母对于所听闻、熏习、受持的诸佛正法生起了欢喜爱乐之心,令父母能够常常听闻、受持诸佛正法,于佛正法能够生起多闻熏习的殊胜功德。若是父母心性是悭吝的,对于布施更是心无爱乐,子女应该藉由种种的因缘作为方便,为父母宣说悭贪得贫穷果报、布施得大富贵、饶益诸眷属的可爱果报。并劝导父母应该舍离悭贪,行于布施,并时时赞励布施的殊胜、诃责悭贪的过失;乃至庆慰父母终舍悭贪,勤于布施的良善心行,令父母乐于布施。
若是父母学习诸佛正法,因为无法了解其中的义理,所以心常处于昏闇而没有智慧光明的照耀,也无法生起殊胜的智慧,子女应该藉由种种方便,为父母解说诸佛正法中的真实义理,令父母易于了解,并劝导父母应多亲近、闻熏诸佛正法,常常赞励诸佛正法的胜妙殊胜,以及令人成就真实解脱,乃至成佛的种种胜妙之处,庆慰父母对于亲近闻熏乃至修学诸佛正法,生起了爱乐喜乐之心,令父母能够修学诸佛正法的殊胜智慧。佛说如果父母先前对于诸佛正法,尚未生起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功德,子女藉由劝导、赞励等种种方便,使得父母能够生起这五种功德;这将可以让父母藉由亲近修学诸佛正法的因缘,将来也能够亲证三乘菩提,获得解脱乃至究竟证得涅槃,成就佛果。
佛说这种将父母方便安置于诸佛正法中,藉由示现、劝导、赞励等种种方便,让父母于三宝生起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功德,让父母于今世、未来世都能够安稳无忧,这样子的报恩才是真实报恩。如果只是对于父母恭敬事奉、供给一切所需,这样只能够让父母得到现世的安乐,如果让父母对于三宝能够生起清净的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功德,这样就能帮助父母在未来世,究竟证得涅槃,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