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停心观之数息观

所谓的数息观,又名阿那波那,也就是正确了知及安止于入息、出息当中,让觉知心不到处攀缘而得以心一境性的观行方法。

所以数息观乃是针对攀缘执著比较重的人所用的对治方法,如果于数息观能够善修、善习、善多修习,便能断除攀缘及妄想执著。由于数息观不离身体而有的缘故,因此有入息、出息两种不同:入息就是有风被摄入体内,出息就是有风被摄出体外。于入息当中,知道有长入息、短入息;于出息当中,也知道有长出息、短出息,让觉知心正确去了知及专注于长入息、长出息、短入息、短出息。不仅如此,还要正确了知及专注于入息转成出息,以及出息转成入息。这告诉大众:于出入息当中,不论是长入息、长出息、短入息、短出息,还是入息转成出息、出息转成入息,都要正确了知及专注,使得众生专注于数息当中而妄念不起。

然而处在科技时代的众生,外在许多诱惑干扰着,使得众生攀缘多、妄想多,于修数息观中,有很多的攀缘及妄想出现,这时就要借助其他的辅助方法来完成;也就是在一个入息完整的过程当中,从一数到十,如果在数息数字当中有妄想出现,就要从头开始数,一直到能够从一数到十而没有妄想出现。一个入息既如是,一个出息亦复如是,让觉知心了知及专注出息的数字当中,这样妄想就不容易起来。

从上面说明可知:佛为了让佛弟子们能够借着修定来降伏其心,未来能够证法而断结、证果,于是施设了五停心观这个次法出现;所以说,五停心观乃是对治的方法,不是结果。如果行者能够借着五停心观的对治方法,正确地且深入地去观行:一者,必然会有心一境性的禅定来庄严其身;二者,能够伏除烦恼;三者,未来有因缘能够证得二乘菩提,乃至于佛菩提。如果连五停心观这个次法都无法成就,连最基本的心一境性尚且无法获得,更何况未来能够断结、证果而证得这个法呢?所以说,五停心观乃是对治的方法,是次法,不是行者最终断结、证果的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