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的修证原理及次第
于修证禅定之前,一定要事先了知世界悉檀的内容,这样子才不会在修证禅定的道路中走错了路。
可是,偏偏就是有人误会禅定修证的内容,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譬如有人主张:“打坐时,坐到没有妄想的时候就是证得无想定。”然而坐到没有语言文字且没有妄想的时候,本身处于离念灵知的意识状态中,仍然有妄想、仍然有分别,本身都还在欲界里,尚且没有超出欲界,更何况能证得色界的无想定?只是这个人误会无想定的内涵,错以为没有妄想时,就是证得四禅当中六识皆灭、唯留色身的无想定。
又譬如有人主张:“是先证得四禅以后,再往下证得三禅、二禅、初禅。”像这样的人,也是误会禅定的修证次第,为什么?因为要发起初禅,本身要有欲界的未到地定来持身,而且也要将欲界的五欲的法降伏得很淡薄,然后打从心里将欲界的五欲的法彻底地舍弃了,未来才能够发起色界的初禅。有了初禅以后,才能趣向二禅,未来才能够证得二禅;于证得二禅以后,才能趣向三禅,未来才能够证得三禅;于证得三禅以后,才能趣向四禅,未来才能够证得四禅。
也就是说,先要有欲界定的发起,未来才能够发起欲界的未到地定;有了欲界的未到地定以后,未来才有机会证得初禅;有了初禅以后,未来才有机会证得二禅、三禅、四禅。这说明了禅定的修证是有次第性的,先要发起欲界的欲界定及未到地定,未来才有机会证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不是如这些人所主张:“先证得四禅以后,才能分别往下证得三禅、二禅、初禅。”因为他们的说法,乃是不懂禅定的人、误会禅定的人所说的胡言乱语。
如果他们的主张是正确的,即是主张他们有第四禅的功夫,然而有第四禅功夫的人,于等至位时,不仅是舍清净、念清净,而且也是息脉俱断;也就是有第四禅功夫的人,于等至位,本身是没有呼吸及心跳的。请问:他们有没有符合这样的条件?如果他们在第四禅等至位中,仍然有呼吸及心跳,显然他们没有证得第四禅,而且也证明了他们根本不懂得禅定修证原理与次第,妄说已知、已证得第四禅。……
如果有人不懂得及误会禅定的修证原理及次第,而说他已经证得某一种禅定,那都是因中说果的大妄语人,未来的果报非常严重。为什么?佛在《楞严经》卷6曾开示了,那都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人,是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
其经文如下:【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也就是说,凡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人,佛记是人,不仅是一颠迦销灭佛种的一阐提人,他无始劫以来所种的种种善根,就在他大妄语时已经断了,成为没有任何善根的人;而且也从他大妄语之后,已经没有任何正知见来庄严自己,于舍报时就会下堕三涂,多生多劫枉受轮回苦,再回头,那已经是百劫以后的事了,已经不堪回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