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净业第二部份:「受持三皈,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受持三皈:三皈依之前应先了解何谓三宝?三宝有何功德?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经上说三宝功德, 有一首偈:「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这就是三宝功德。薄伽梵就是佛,不光这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十方无尽虚
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一、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
十善业是身三业、意三业、口四业。身三业包括杀、盗、淫三种恶业。杀害众生,主要是指杀人。盗主要是指窃盗他人大笔钱财。而淫是专指出家,在家人是指邪淫(邪淫系指非人、非时、非处行淫)。 口四业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有人或许会抗议:「动辄得咎,如何学佛?」譬如在卖东西,顾客说「你老是卖得比别人贵,这种货
瞋恚盖,就是菩萨遇到违逆己心的事,因而发起脾气来,乃至于对众生加以恼害等等,因而遮盖菩萨的修行。由于菩萨起瞋的缘故,众生就会远离菩萨,不愿意被菩萨摄受,所以菩萨成佛的时程不仅会很久,而且也会很辛苦。 佛在《梵网经》卷2也曾开示:菩萨不能起瞋啊!一旦菩萨故意起瞋了,则犯了故瞋的重罪。不仅如此,佛在《菩
性障之修除,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事,菩萨不应当花费许多时间在寻觅别人身口意上的过失,应当“护戒自观身,不求他过失”。 如果没有用心去对治性障,那自身的功德法之漏失便会越来越大,而且各种性障烦恼其实是会互相引生的,所以性障的过失远比想象中来得严重。……有人因为贪求财物的关系,而接受或生起没有布施果报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