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持名,随兴的持名。这种人通常是刚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于不知道念佛有口字边的“唸”跟没有口字边的“念”其实是不同的,只是听说念佛好,他就跟著别人在学念佛。开始从持名,持念佛名开始,口中虽然念著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都不离。通常是什么?通常是
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 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心。相信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著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法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菩提的果德。总的来讲就是对三宝有了信心,以及对于因果的关系坚信不疑,而不为其他的外道邪
有很多人修念佛法门。大家所理解的念佛法门是指持名;也就是在心里或嘴里念佛号或者大菩萨的圣号,同时心里面想佛菩萨。但是念佛已经念了十几年,甚至长达20几年,到今天问他一句:「你念无量寿佛要求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啊?」这一问,你看我,我看你,叫做「个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功夫
劝进行者---这个世间称为五浊恶世,人命短促,应当怜悯世人。故念佛人应当不光只为自己一个人修行,也要互相劝进、精进念佛。这个世间不清净、不美好、很恶劣、逆境很多;但正因逆境很多,因此在此修行功德大、进步快,所以念佛人应互相劝进努力修行。 常有道场举办佛一、佛三,乃至佛七,在这些时间内皆是念佛。念佛应
读诵大乘---大乘佛法中无论念佛法门或参禅,一切法门都有个共同点---一定不离菩萨道,最后终究要成佛。读诵大乘之「读」,是阅读并了解大乘经典。「诵」是课诵,一方面藉由课诵增加定力;一方面藉课诵产生智慧。读诵大乘,就是要念佛人知道大乘佛法的根本义理。求生极乐世界是大乘经典所说的法,不相信大乘经典所说的
三福净业的第三部份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一、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