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功夫
有很多人修念佛法门。大家所理解的念佛法门是指持名;也就是在心里或嘴里念佛号或者大菩萨的圣号,同时心里面想佛菩萨。但是念佛已经念了十几年,甚至长达20几年,到今天问他一句:「你念无量寿佛要求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啊?」这一问,你看我,我看你,叫做「个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功夫不够,真正精进的持名念佛人,有的信心百倍;因为他念到心里面时时刻刻都有佛号在。这叫持名念佛三昧。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不断;醒来第一个声音就是心里面的佛号。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因为没有功夫,所以心里面很傍徨。上周四到一个道场去,在说明忆佛想佛念佛法门的时候,有个人眼泪一直掉。为什么掉眼泪?我是心知肚明。结束后,特地找她来问,果然不错;因为学佛很辛苦,始终不得力,越学越傍徨。学佛目的在求取解脱,可是越学烦恼越多;解脱越来越不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逛了很多道场,见了很多善知识,可是学到后来,没有遇到一种法门能让她使得上力,因此心里面很苦恼。听到我们讲念佛这么好,心里又想:「我那一天才学得会?我真的能学会吗?」学佛真苦也!所以眼泪直掉。
那就是说,一般人学佛不得力,是因为没有功夫;而功夫要能学得成,必须要遇到善知识给我们指导,使我们的功夫能够得力,能够层层上升,次第前进。
念佛讲功夫,参禅也讲功夫,止观也讲功天,观行也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定力。有人一听说:「念佛也要修定」,就害怕退缩了。有善知识也讲:「念佛要修什么定?念佛就念佛嘛。」但是念佛念那么久,始终不得力,就是功夫缺乏。功夫缺乏的原因在那里?在于知见不够。我们常常说:「念佛要有方便善巧,才能得力。」有的人听了就说:「这个那里是念佛!」他不相信就走掉了,因此就失去了修学的因缘。有信心的人留下来,按部就班就修上去了。本来只想学会忆佛想佛念佛就好了,却想不到居然能亲见自性弥陀,真是喜出望外。
我们说功夫就是定力。念佛要得力,必须要定力。经由相信念佛法门,以及发愿修持念佛法门而起的信力和愿力来系念思维和修持,会产生定力;会修的人从持名念佛里面也会产生定力。一般人修学念佛法门,是持名念佛,所以我们就从持名念佛来作个简单的说明。
念佛的功夫,持名是入手的方便。持名的法门是针对末法时代---尤其是佛法即将失传,即将消灭的最后一百年的众生而说的。因此主要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弥陀世尊的广大愿力来做为念佛法门的主干。因此讲持佛名号和系念思维。
既然由持名做方便来入手、来修学念佛法门的人是最多,那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来说明;刚开始有相的念佛---持佛名号,嘴唱耳听、心念心听、是两个层次。刚开始参加共修,一面嘴唱,一面练耳听,练习久了之后佛号不容易断。但是佛号虽在,仍会打妄想,同时并进。这时就要转进,叫做「心念心听」,善知识告诉我们:「心里面念佛号的时候,心里面也要去听心中念佛号的声音」。
如此专注于佛号上,心不会去打妄想。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如果善知识关心他的从学者,就会教导大家改为心念心忆。心念心听时有佛号在,心也在注意佛号,可是不一定在想佛。心念心忆是有佛号在,心里面也在想佛;借着每一句佛号来提醒我们正在想佛,这才叫念佛。所以严格来说,心念心听不是念佛,是在注意佛号的声音。当佛号在心里面不断重复时,我们想佛的忆念也应当因为佛号不断而忆念不断。练习纯熟以后,还要转进,要开始练习着详细观察心念心忆的时候,忆佛的念是怎么一个状况。观察到很清楚的时候,就把念佛号的那个念---也就是把佛号的声音舍掉,只剩下忆佛,想佛。忆佛想佛才是真念佛啊!此时忆佛不必透过佛号,也不必透过形像,我们把这个境界施设一个名称,叫它做忆佛想佛念佛。
这忆佛想佛念佛不是真实无相;因为还有个意---在思念、在想念的心相。如何才是真实的念佛呢?那就要透过体究念佛的阶段才能到达。要到这个阶段很不容易;因为一般的人,尤其是持名念佛的人,比较安分守己,没野心;但是相对的,根器也就比较小,往往把自己压得很低。听到忆佛想佛念佛法门,就说:「我是什么人?我那有可能修这个法门?那是大菩萨的念佛法!」这就是说,心性比较脆弱、懦弱。
有的人,心性虽然很强,但是不在发大心上面去坚强,而在执着我见上坚强,听到忆佛想佛念佛法门就讲:「没有这念佛法门啦!骗人的啦!这一定不是念佛法。」一脚就踢开,两掌就往外推啦。那就是知见不够。知见够的人,听到忆佛想佛念佛法就会喜欢,很快就相应了。知见够的人他心里面会想:「我试试看,大不了三个月、半年受你骗,如果试过了,真的不行,是骗人的,那时候再离开也还来得及嘛。」所以如果有人听了就不信,也不肯练习,这就表示他跟这法门无缘。有缘的人就会试着修修看,等到忆佛想佛念佛学会时,就会信心百倍。因为功夫有了,就知往生极乐一定没问题了;所以他就想:「讲这个法门的人,真的没骗人。我应当要再深入探究」。
现在既然修到这地步了,接下去究竟要如何进修?接着他会去寻找善知识的著作;
像莲池大师就曾谈到如何体究念佛?印光大师也有讲到很深入的地方,尤其晚期的著作,虽然份量不多,但是讲得很深入。念佛人到这地步就知道要体究念佛了,然后就开始涉猎一些体究念佛的知见,知见有了,可以凭借忆佛想佛念佛的功夫开始去体究。
体究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自性弥陀」,...。因到此地步,信心更坚强,就想如何可以见实相?实相是有可见的,虽然说实相无相,但实相又无不相,一切相又莫非实相。然后又开始体究。辛苦地体究很久之后,终于见到佛性,称之为亲见自性弥陀,这时才叫实相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
但是这样的修行过程,必须要有方便善巧使定力迅速增强。如何把平常念佛想佛的那个念分析出来,移到日常生活中来。因为要分析它!静中比较容易,所以坐下来念。心念心忆分析很清楚之后,把佛号舍掉,心里面只有忆佛的念,然后把它移到走路之中、吃饭之中、做事情之中来;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们讲念佛法门这个功夫呢?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从拜佛里面去增强它,效果特别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