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如何正确的回向,才能恰如其分而能自利利他呢? 回答是:主要是要看学佛人是以什么样的心行来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回向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
请问诵经回向是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 回答是:行者诵经的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的。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
回向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吗? 回答是:回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 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
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提心灯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点燃三世诸佛的智慧,而不会丝毫
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
《大寶積經》卷111:「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生死中無有疲倦。何等為八?一者善根廣大故,二者觀察眾生故,三者常得見佛修供養故,四者得見無量諸佛剎故,五者常求佛智故,六者了知生死猶如夢故,七者於殊勝法無怯弱故,八者觀察前際及以後際如實際故。」 爾時世尊[2]重說偈言: 「若諸行道者, 修善
“九品三生”。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 所谓心大是什么? 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