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寒山 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俊杰马上郎,挥鞭
唐 . 寒山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鹦鹉宅西国,虞罗
唐 . 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
唐 . 寒山 寒山多幽奇,登者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
如何正确的回向,才能恰如其分而能自利利他呢? 回答是:主要是要看学佛人是以什么样的心行来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回向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
请问诵经回向是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 回答是:行者诵经的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的。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
回向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吗? 回答是:回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 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
犯了戒应如何忏悔? 忏悔乃是善法,我们在忏悔时应该要知道忏悔的精神与要领。忏就是发露,悔则是永不复作,若能如法忏悔,功德无量无边。佛在经中曾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也就是说忏悔的要领就是要发露,并且心得决定永不复作,这才是真实的忏悔。而您所提犯重戒的问题,应当如 佛在
舍利子在佛法上有何意义?是否表示行者已有佛法上的证量? 答:佛法并不是以超度亡者之法为主修,为了避免不当或错误的评论,故多数师兄保持缄默,不肯定也不否定,以免误犯谤法的过失。 舍利子是天竺尸骨之名,音译为舍利子。由于断烦恼者死后火化时,其尸骨异于常人,部分尸骨化成晶莹美观之颗粒状,所以有人将
十善业是身三业、意三业、口四业。身三业包括杀、盗、淫三种恶业。杀害众生,主要是指杀人。盗主要是指窃盗他人大笔钱财。而淫是专指出家,在家人是指邪淫(邪淫系指非人、非时、非处行淫)。 口四业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有人或许会抗议:「动辄得咎,如何学佛?」譬如在卖东西,顾客说「你老是卖得比别人贵,这种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