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简传
我们接下来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约略是公元三百多年到四百年左右的人物,他是当时的龟兹国人,祖籍是印度。他自幼非常的聪慧,七岁就随著母亲出家了。他九岁跟著母亲到了邻国罽宾国,当时他依止了当时罽宾国的一个著名的法师,叫作盘头达多,依止盘头达多学《阿含经》。当时的盘头达多法师经常称赞鸠摩罗什的智慧俊才,并且向当时的国王举荐他。国王听到了这些赞誉之后,曾经就请鸠摩罗什----当时他还很小----请他进宫,同时也召集了各外道论师一同问难;结果据这个《高僧传》记载,这些人全部都被当时还年幼的鸠摩罗什给折服了。
鸠摩罗什十二岁的时候,随母亲回到龟兹国,不久他又再到沙勒国,这个对于鸠摩罗什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程,因为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大乘的佛法。他接触到大乘佛法的时候,他才开始看到,说他过去修学小乘佛法,好像一个人不识金子,却以石头为妙一样。当时他深深觉得大乘法实在非常的胜妙,所以非常的发心用功,广读所有的经论;包含当时的《中论》、《百论》跟《十二门论》,都是他精读的范围。他在沙勒国修习大乘之后,等到他差不多二十岁的时候,回到龟兹国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可以升座说大乘经典。不过,虽然他自己在大乘里面真正得到了瑰宝,可是他一直觉得说,当时他的启蒙师父,也就是盘头达多,一直都还没有体会到大乘的妙义,所以他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遗憾。那不久,果然盘头达多也听到鸠摩罗什的名声了,所以他也回到了龟兹国,这个时候罗什就开始为盘头达多来开讲大乘经。当然这里面,据这个《高僧传》记载,师徒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师父当然是不信的,师徒之间经过了至少一个月的往返的辩论;最后呢,盘头达多才信服大乘经有深妙,远较于小乘佛法有深妙的义理。所以这个时候,非常难得的就是说,盘头达多这个时候信服了之后,就反拜罗什为师。他曾经说,他对鸠摩罗什说:『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的小乘师父。』师徒之间关于这个从小乘到大乘之间的一段故事,也传为佳话。
鸠摩罗什声名远播,不仅在西域大家都知道,并且都传到中国来,所以当时的前秦的苻坚,苻坚的这个君王他久仰他的大名;所以当时这个苻坚就派了将军吕光率领大军去攻打龟兹国,希望能用武力的方式请鸠摩罗什到中原来。这个吕光率军很顺利的就攻克了龟兹国,然后不过就是在他带领大军途经凉州的时候,这个时候后方发生了政变,苻坚已经被所谓的姚苌杀害了,姚苌自立为帝;所以这个时候,吕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在凉州也是自立为帝,这个时候他的国号叫作凉。同时,原来在中原地区的姚苌,把苻坚杀害了之后,也建立了所谓的后秦;同时他也同样听到鸠摩罗什的盛名,所以也是一样希望能够延请鸠摩罗什入关来。可是当时的这个将军吕光,后来他自立为帝,吕氏因为鸠摩罗什智谋出众的关系,恐怕他被姚苌所用,所以一直拒绝。姚苌一直都没有办法请鸠摩罗什入关,一直到他的儿子姚兴继位,仍然没有办法请到鸠摩罗什。到最后姚兴也是像与之前的苻坚一样,干脆就是派兵来攻打,到最后果然顺利地攻破了,所以就是请鸠摩罗什入关来。
当时鸠摩罗什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八岁了。当时他抵达长安的时候,姚兴这位君主就以国师之礼相待,并且请罗什到西明阁跟逍遥园翻译佛经。同时又遴选了当时中国地区的这些高僧参加译经的活动,这些高僧包含僧迁、法钦跟僧肇等等。所以呢,我们说以上就是鸠摩罗什的这个简传。
我们说佛法东传,从东汉以来所译的佛经,文笔都不是很流畅,跟梵本也都有所差距。但是由于鸠摩罗什法师本身,对于佛法他本来就已经有深厚的造诣;并且他由于这个帝王的关系,被羁留在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的民情已经熟悉了,并且他在语言文字上面也都能够运用自如;最后再加上他本来就聪慧、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所以从鸠摩罗什以后所译出来的佛经,文字就似乎更加的顺畅,义理也更加的圆通。他的译经事业对于佛教传播中国居功是非常的宏伟。比方说我们随便举,比方说像他所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就是造成后来三论宗的这个因缘;他所译的《法华经》,也是被天台宗跟三论宗所宗取;他所译的《阿弥陀经》,也是造就了后来的净土宗。除了这些经论之外,鸠摩罗什也译出了《梵网经》,使中国地区能够广传大乘的戒法;并且他也译出了《十诵律》,这个《十诵律》是律宗的重要的典籍。所以,他的译经对中国,对于佛教在中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