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的前方便--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就是五种让意识觉知心停止攀缘、停止执著的观行方法,它包括了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佛施设了这五停心观,乃是对治的方法,也是 佛的善巧方便;为众生施设了四种悉檀,那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五停心观则属于四种悉檀当中的对治悉檀,以此对治方法,让佛弟子们能够修定而降伏其心,乃至于未来能够断结、证果而成就佛法。这就是说,佛为了让佛弟子们能够成就佛法,于是施设了这五种的对治方法,不仅让二乘人得以借此来降伏烦恼,最后能够断结、证果,乃至于证得阿罗汉果,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不再三界现身意;而且也让菩萨们不背弃世间五欲六尘的境界,能够在欲行禅来修练其心、来清净自心,以此断除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最后得以成就佛道。

像这样子,以对治的方法来修定、来伏除烦恼,乃至于未来可以断结、证果而成就佛道,名为善修根,也就是善于修练眼等二十二根,让佛弟子们未来可以成就二乘菩提,乃至于成就佛菩提。以此缘故,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92当中,不仅对善修根作了开示,而且还与 佛的开示相呼应,那就是:【诸佛如来为诸弟子如理施设烦恼断故,名善修根,非唯一向背诸境界。】既然已经知道五停心观只是佛弟子们在修行当中的对治方法,它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修定、来伏除烦恼,未来可以证得佛法,所以它是次法所含摄的范围;这也是行者要断结、证果而成就佛道所必须具备条件之一。

如果没有具备这个条件,修定及伏除烦恼尚且无法成就,更不用说能够断结、证果而成就佛法了。所以,佛弟子们应该要知道五停心观的内涵,如实了知了以后,才能正确地去作观行,才能正确地伏除烦恼或断除烦恼;否则适得其反,不仅无法清净自心,而且也无法修定及伏除烦恼而断结,更不用说于佛法能够有所实证而证果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