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
欲界天的五阴天身,所相应受用的是欲界天庄严的宫殿林园等器世间。四禅各天的天人,因为他没有欲界的欲爱烦恼,所以五阴世间就没有男女之分;等于说在这个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各天,它的天人是中性身,没有所谓的男众、女众之分,也没有男根、女根之分。为什么呢?因为色界天的果报,就是已经离开欲界爱了,只有在欲界有男女之欲,所以才会有男女之分;相应受用的就是没有财色名食睡的五欲,纯粹是以禅悦为食的清净器世间。同样的,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各有其不同的五阴世间,以及相应受用的器世间。
而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都是无常法,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当欲界的器世间要毁坏时,会经历火灾、水灾、风灾三个灾劫,根据经中 佛陀的开示:火灾会烧到初禅天。因此火灾起时,所有众生都会具足修十善业道,有因缘得初禅乃至二禅,舍报后就会生到光音天。一切欲界六天的天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乃至初禅天有情舍报后,就生于人间,也都会成就二禅,舍报后生于光音天。这个时候一切六道都断绝了,世间此时转尽了,世间经由火灾烧到初禅天,但是到不了光音天;因为欲界的欲爱、欲火离初禅天很近。初禅天呢,如果说这个禅定的品质不好的,那么本身也容易受到欲界的这个火灾的整个这个牵连,所以火灾它是会烧到初禅天的。
当世间坏了以后,上从初禅天、欲界六天,南瞻部洲等四天下又渐渐形成,世间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及宇宙他不是被第三者的上帝所创造的,而是由有情众生所造作的善业、恶业、无记业所感招而成的,各有其各别的五阴正报,与受用共业所感的依报。这个部分,我们举经文来为大家说明,在《起世经》中 佛陀这么说:“复次,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豫,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住。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起世经》卷9)
这一段经文中 佛陀告诉我们,在世间转坏又逐渐形成的时候,在这个还没有形成的过程,但是它逐渐形成这一段期间,众生都生到光音天上去。那么生到光音天上,他的身心非常的舒服愉悦,因为在那光音天中,没有男女欲的烦恼,没有欲界的这种五欲烦恼,然后完全是以禅悦为食。众生因为没有男女之间的问题,所以没有所谓的这个家眷,没有所谓的要去经营事业,或是感情纠葛等等烦恼,所以完全是以禅悦来滋养。他的色界天身以禅悦为食,身上自然有光明又有神通,然后能够乘空而行。身上这个色界天身的天色非常殊胜,同时能够得到两劫的寿量,因为光音天的寿量有两劫,安乐而住,没有欲界五欲烧恼之苦。佛陀说这个时候,世间转坏又慢慢形成的时候,这个世间空无一物,所有一切初禅天、梵天的这个宫殿中也没有众生。
这个经文继续这么讲:“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为如是故有此名生。诸比丘!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亦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时久住。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起世经》卷9)
佛陀继续讲说:在这个光音天上福业尽的人,就会下生到初禅天的梵宫的宫殿里面。初禅天宫殿里面的人,他为什么是化生呢?因为在初禅天它是属于色界,同样的它是没有男女之相,所以色界天它是断除男女欲爱的境界,所以没有所谓的天人有男女相之分,所以没有男女淫欲之法,也没有说藉父母之缘入胎之法,所以生到色界天都是由有情的如来藏化生而出生。
第一位出生到初禅天的就称为世界主,梵文称为说娑诃波帝,因为这样才有这个名称出现。当时其他众生福寿尽的人,也从光音天舍身命然后化生到这个初禅天来,到初禅天来也是一样身形端正。喜悦住持,是因为在当时初禅天本身,是住于有觉有观心一境性的初禅喜悦中作为饮食,以这个禅悦来滋养他的初禅天身,没有人间抟食的欲想;而身中自然出现光明,有神通力而腾空而行,这个时候初禅天身也非常的殊胜,在初禅天也是有一劫的寿量。
这个时候,众生在初禅天宫住的时候没有男女相,也没有所谓特别的高贵、特别低贱之分。那么此时随著众生的业力,大地转变成有地肥出现;大地上出现了地肥,周遍凝住,就好像说,有人在熟煎乳汁一样,上面有一层薄膜停在那里。后来这个大地上所生的地肥,凝然停住,慢慢地渐渐成为钻酪,就成就生酥了,那么这个味道呢,甘美犹如上蜜。当时的众生,有的人他心性比较贪吃的,他想要知道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所以他用指头去沾著生酥来吃,一再地吃,一再地吃,吃了以后就生起贪著了,其余的众生也跟著争相地取这些所谓生酥来吃。
所以经文中,有这一段这么叙述著:“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澁恶,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尔时,世间便成黑暗。诸比丘!为如是故,世间始有大暗出生。复次,云何于如是时,世间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便有昼夜、一月半月、年岁时节等名字生也。”(《起世经》卷9)
佛陀在这个《起世经》中这么讲说:在当时的众生,他不断地取这个地味来吃,可是吃久了以后,因为之前他是以禅悦为食,不吃这些大地之物的;可是开始吃了大地之物以后,他的身渐渐地脱离那种天身的这种庄严端正相;慢慢地这个皮肤就比较粗厚,然后颜色也暗下来没有光明了,形貌上就没那么庄严了,而且也不能再飞腾虚空了。因为吃了地肥的关系,整个神通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因为天人吃了地肥以后,身上没有光明,世间就黑暗;因为这样子世间黑暗,因为众生的业力,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日月以及种种的星宿出现。为什么会有日月出现呢?因为众生需要,所以众生的共业就形成日月。因为有日月,所以才会有所谓昼夜、早晚,然后一个月、半个月,会有一年、两年,所以这些年岁时节的名称,也是因为这样才出生。
随著众生的烦恼出现,地味、地皮相继就消失掉;有梗米就自然出生了,米粒本身非常清净,香味具足;众生吃了米以后,身分即有所谓脂髓皮肉骨,以及脓血这些种种流布在身中,男女根的相貌就慢慢呈现出来了。因为在之前,他是属于初禅天的天身,以禅悦为食;之后慢慢地来食用大地之物,吃了地肥,后来吃了地味、地皮;因为随著众生的烦恼众多以后、福分减少以后,变成吃梗米。吃了梗米以后,身上的整个色界天身就改变了,变成身中就有这些脂髓皮肉筋骨等等出现了,男女根也在这个时候才出现出来,不然的话,他是没有男女之相的;男女根既然出现了,就会有爱染心出生。因为当时,他们是因为火灾的关系,为了要离开这种灾劫(火灾的灾劫),所以修十善业生到色界天去,并没有真正的断除我见、断除烦恼;所以当他男女根的相貌出现以后,相应的烦恼就现起,所以互相观看产生爱欲。因为爱欲的关系,所以就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行非梵行——不清净的男女欲行。
所以我们说什么叫梵行?什么叫非梵行?是来自于说,因为世间刚刚形成的时候,是由初禅天的天人,吃了地蜜以后然后造成,最后又吃了米以后,然后才有男女的相貌出现。之前在色界天它是没有男女法的,因为没有男女根,所以没有男女欲。一旦有男女根出现,男女之间行了欲爱之法,就称为非梵行。因为再也不是初禅天的这种纯粹中性身,这种清净行。所以非梵行也是这样子才有这个名称出现,指的就是男女欲爱之法。
因为众生渐渐地增长非梵行爱欲之法,所以有其他众生福报寿量尽了以后,从光音天舍身以后,由于这个爱欲随眠烦恼的作用,他们当初并没有断除欲界爱,就在男女行不清净的非梵行淫欲境界中,来入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这样的因缘,欲界世间的人渐渐多起来了,非梵行欲爱染污不净逐渐地增广,这是欲界有情,因为烦恼而出生之相。因为在这个初禅天本来是化生,因为没有男女欲爱之法,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男女的欲爱境界,所谓的入于母腹这个法—入胎之法—就没有。可是一旦人间有了男女欲爱之法,所以就有所谓的入胎之法。所以在那时候,从光音天舍报以后来到人间,就因为这个欲爱境界,而入于母腹受胎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