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跳崖跳水饮毒药,他都不死?
恒伽达,他是在佛世的时候出现的一位修行人,他的来历颇为曲折,他是阿阇世王大臣的儿子。当初这位大臣他没有小孩,因此他就决定去威胁恒河的庙神,这说来也很奇特,那个庙神经过他威吓以后就很担心,跑去找天神说:“这世间有一位国王的大臣,他的权势和富贵非常地不可抵挡啊!然后他说:如果我不给他一个小孩的话,他就要把我的这座庙捣毁。这样会有辱天神你的名号,因为这座庙是为了要祭祀您而产生的。而且他还说:他准备把你的雕塑的这个像用粪便来涂抹。如果不好好处理这件事情的话,我想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出来。”
因此,这位天神想一想,要找到一个有福德、有福报的小孩,来当这位大臣的儿子似乎并不太容易啊!他想一想,就去找另外一位天王,在他之上的一位天神,然后再叙述同样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好像也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原来要当一位大臣的儿子并不容易,必须要有福德,而且必须要种种的因缘。最后不得已就找到我们世间所说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印度称为帝释;帝释就说:“那这样好了,我想一想,来观察一下,到底应当怎么作才比较好。”
刚好有一位天子,他开始出现一些五衰现象的这个相貌。这相貌不是说他年纪大,而是说他发生了头顶上的花冠开始枯萎,而且身体发出一些味道——就是臭味;在这种情况下,玉皇大帝就想:这事情可以有一个转圜的机会了。因此他就赶快去找这位天子,找他私底下来谈,看看可不可以就到人世间这地方去投胎;可是这位天子就拒绝了,他理由是他只是想修学这个殊胜的出家之法,最后能够修学到解脱法,不要再流连在三界。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帝释不得已就答应他,就说:“这样好了,放心去投胎好了,因为你出家的事情,只要你去投胎,我这边会替你安排。”因此,这位天子后来投胎就变成这位大臣的儿子。相命的人就问这个缘起是怎么样?知道是从恒河边的这个庙,辗转而得到求来的这个孩子,就把他取名叫作恒伽达。
等到恒伽达长大以后,他决定就是要出家,就是要学法;那时候 佛陀在世,所以他非常欣慕。可是却发生了他父母不肯答应,他父母想:我只有你一个孩子,好不容易才求到了,怎么可以说出家就出家呢?如果你出家,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庞大的家产,谁要来照顾呢?因此就百般地阻挠。恒伽达非常难过,他就想:不如这样,我就想办法再去投胎,投胎到一般的家庭就好啦!到时候出家以后,再来学佛,应该还来得及。
所以,恒伽达打定主意,就决定赶快要去投胎;所以他第一个就走到山崖的上面就往下一跳。说也奇怪,他跳下去以后一点受伤的痕迹都没有,他想一想:这不是办法,怎么我不会死呢?因此他第二个就去找大河纵身一跳,不过说也是奇怪,最后水硬是把他的身体,从没入的水中把他拖了上来,所以他也没死;那他决定来吃毒药,结果吃了毒药以后身体还是完好,这样都不会死。他觉得非常失望,他想:我就是想要一走了之,为什么都达不到这样的心愿呢?因此他想:那我来违犯官法,被官人所处决,那总该可以吧!
因此,他就私底下探知了这个国王的女眷属——阿阇世王的女眷,什么时候会到哪里呢?会去沐浴。因此他偷偷藏在那里,等到时间到的时候,他就赶快把这些女眷的衣服都抱走;抱走以后,他就故意走出来,让那看守人看见,于是他就被逮捕了。阿阇世王听到这消息非常震怒,决定亲自来处决这个人,于是恒伽达就被绑在那里,阿阇世王就直接用箭射他;结果这箭射出去以后,却还没射到恒伽达的时候,箭身就往后转,反而向阿阇世王射过来。阿阇世王吓一跳!后来连射三箭都是如此。
阿阇世王觉得很恐怖,到底这个人是人、还是鬼、还是天龙、还是神呢?就问他,恒伽达说:“我都不是,我是国王大臣,您的大臣的小孩。但只是希望国王您能够答应我一个要求、一个心愿。”国王说:“好啊!既然你不是天神、龙、鬼,那我也不管啦!”恒伽达就把他想要出家的这个心愿跟国王来解释;解释完以后,国王就恩准他可以出家了。于是恒伽达就可以如愿到 佛座下,最后很快地成为四果阿罗汉,证果。
关于这个缘起到底是怎么样呢?
阿阇世王后来就来请教 佛陀说:“到底恒伽达为什么他经过那么多,跳下山崖、跳水、以及饮用毒药,甚至射箭他都不会死?为何他今天又可以证得四果阿罗汉呢?”
佛陀就说:“这中的业报非常曲折,当初在以往的时候,恒伽达担任一位大臣,那时候的国王有一次和女眷出去外面游戏,大家在嬉戏当中,这女眷就开始唱歌,唱歌就发现有一个人,从很远的地方,开始与这女眷的歌声来相和;这时候国王就产生了嫉妒心,他决定把这个人逮捕起来,然后要把他处刑。
这位大臣刚好经过,他就想: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要处斩这个人呢?就请国王刀下留人,然后他就据理力争,他说:“对于声音来说,它又看不见有任何的人形出现,而且对于男女之间也没有通奸的种种情事,是不是国王你可以饶他一条性命呢?这样对他是不是比较好呢?”最后国王不得已就只好放了他。
于是这个人就跟著这个大臣,然后有一天他终于想通了,他想:我因为自己的淫欲心,所以去跟人家的声音相和,在这过程中就使得我会遭遇到这样的苦难,所以要不是有人肯仗义执言来救我一条命,我今天就不知道沦落在哪里?所以他决定要去出家求法。所以他就来向这个大臣请辞,那大臣说:“好啊!这样是好事啊!如果说你有证得道果的时候,请你还来相见。”于是这个人就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专精地修学,最后成就辟支佛果。
然后他就回来,这个大臣看了非常的欢喜,然后以四事来供养他;辟支佛就展现他的神通,到天上作十八神变让这位大臣来看。大臣看了以后就非常地高兴,就想:我因为救度这个人,所以他今天才得以成就这样的道果,那我希望将我这样的功德、福德能够让我生生世世富贵,而且能够长寿,并且最后我的智慧、德行可以跟他一样。这就是恒伽达的前身;所以今生遇到 佛,因此就可以来证果,就是因为他过去生有救度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不要轻忽救度一个人的果报,觉得说:救一个人好像只是说几句话,实际上这个可能会关系到一个人的性命,而且甚至是一个人可以成就的道果,甚至这个人成就道果可以度无量无边的人。所以从这地方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恒伽达他过去生愿意这样仗义执言,不怕得罪国王,所以有种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在世间法上,可以观察这些因缘,如果需要的时候,我们救人一命就可以让这个人获得殊胜的果位,辗转因缘也可以让自己来证果。所以又懂得回向发愿,发愿自己可以长寿富贵,可以得到同样的智慧,所以这样是最好的。
学佛我们应当欢喜贤圣的身仪、种种的教导、种种的智慧与德能,可以让我们留下修学佛法的种子。所以我们应当让家里面的人,以及朋友他们来亲近佛法;虽然他们一开始没有打算修学,可是未来这些种子终究会发芽。他们可以因为这些发芽的种子,而自己想要亲近佛法;可以在亲近佛法的过程中,最后决心修学佛道,最后能够成就。也像恒伽达一样,从大臣看著别人能够成就,看著别人得到证果,而最后可以发心来修学。所以应当如是志向坚定,即使亲人来阻挠自己来修学佛法,这样也没有关系,因为佛道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成就的。
如果今天有人阻碍我们学法,在这些过程中要去想:自己的因缘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在家、出家都一样可以学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积极地护持这个法,不一定说一定要自己到寺院中去出家,如果没有那因缘,我们鼓励他人可以出家,回向他人来出家来成就他人可以成就这些果德。这样不是很好吗?
再用这些所产生的功德、福德来回向自己,发愿说:未来我可以自己如愿遇到佛的时候,我可以出家。这样即使是贤劫的某一尊佛,你没有办法如愿在祂的座下修学,或是很难得有一次机会,这样也没有关系;接下来你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