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作正精进呢?
什么叫作正精进呢?正精进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属于世间相的正精进,一个是属于出世间相的正精进。世间相里面的正精进有三种:也就是布施、持戒、修定三种,这三种福业的一些事情,都是属于世间相的正精进。为什么布施、持戒、修定的这些福业是属于世间相呢?因为在作布施、持戒、修定,这一类的福业上精进的一些事情,都是缘于众生而有的,它们是有漏有取的,是依于诸果报、依于诸福报而有的,所以称为菩萨的世间精进。它们并不是真实的福田,这是世间相里面的正精进。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什么是出世间相的正精进。在《地藏十轮经》里面的经文有提到勇猛精进:【勇猛精進,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普于一切精进懈怠、布施悭贪、持戒破戒、慈悲忿恚、下中上品诸众生所,无差别心,无差别想,勇猛精进。……不观诸有一切果报,勇猛精进。不依一切得与不得,勇猛精进。不依诸行,勇猛精进。不依三种世福业事,勇猛精进。】所以从经文里面,我们很清楚知道勇猛精进是说:对于所有的众生,其心是平等的,而且能除灭一切烦恼业的苦,他不仅无漏无取而且无所依止。从经文里面,我们很明显可以了解到,出世间相的正精进,跟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有没有关系?当然有!所以能够普于一切精进懈怠、布施悭贪、持戒破戒、慈悲忿恚、下中上品诸众生所,无差别心、无差别想,勇猛精进。
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从事相上来看,也可以从理上来看。从事相上来看是说,我们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他是精进或者懈怠,他是精勤于布施或者非常悭贪,他是持戒或者破戒,他是慈悲或者一直很瞋恚,或者说他在上品、中品或下品的所有众生处所,都没有差别心,也没有差别想地去勇猛精进。这是从事相上来看,如果从理上来看的话,哪一个心能够作到这一点呢?那就只有如来藏。所以如来藏他不观诸有一切果报,勇猛精进;他不依一切得,勇猛精进;他不依诸行,勇猛精进;他不依三世福业事,勇猛精进;也就是不依布施、持戒跟修定的勇猛精进。这些属于出世间的正精进,所以我们要用精进的妄心,去找到最勇猛精进的如来藏,然后转依于如来藏的这些勇猛精进的体性直到成佛。
另外 佛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也对正精进作了定义:【菩萨远离邪精进已,修正精进;修信、施、戒、闻、慧、慈悲,名正精进。至心常作,三时无悔,于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学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进也。】也就是说,菩萨远离邪精进以后,就开始修正精进。正精进的修行者,应当修正信、布施、持戒、多闻、智慧、大慈、大悲,这样才是正精进的修行者。而且要以至诚心常常努力去作,二六时中绝不后悔,对于一切善法,都不会生起满足的想法。就是说只要是善法,就心无厌倦一直作,并且在所学的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都是以善心、清净心来修学。这样作,不论是在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上的修行,都称为正精进。
佛也在《优婆塞戒经》里面,提到精进的因缘。佛是这样讲的:【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身四威仪,常修如法;修善法时心无懈息,失身命时不舍如法。若能到于六事彼岸,悉是精进之因缘也。】也就是说菩萨虽然不会去爱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但是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要不要爱惜?当然应该要爱惜!在身四威仪,也就是行、住、坐、卧当下,都要随时留意,是否如法安住修行;修善法的时候,心没有懈怠,也没有休息,即使到了丧身舍命的时候,也应当如法安住。能够这样依六度波罗蜜,而平等地修习六种到彼岸的法门,这些都称为精进的因缘。
佛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也提到三种勤行精进:【若自读诵、书写、思惟十二部经,名『自为法』勤行精进;若能以是转化众生令调伏者,名『为他法』勤行精进;若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读诵、书写十二部经,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是悉名为正精进,是名六波罗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忍于恶事、分别善恶,是故我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在经文中,佛有提到三种勤行精进,第一种叫作「自为法」勤行精进。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自己精勤地读诵、书写,进而思惟十二部经,就称为自为法勤行精进。第二种是「为他法」勤行精进。是说如果已经自为法勤行精进了,又能够进一步精勤地去度化众生,让众生心能够得到调伏,安住于法中。也就是说,当我们自为法勤行精进以后,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的部分,或我们所了解的部分,去度化众生,令众生能够调伏,这就是属于为他法的勤行精进。第三种叫作「为菩提」勤行精进。就是说如果能够为菩提的亲证,而去修菩提道,从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以及修学世间法,加上供养父母、师长,还有有德的人,去修止跟修观,去读诵书写十二部经,又能够远离贪瞋痴等等,这就称为为菩提的勤行精进。像这样子的修行都称为正精进,所以正精进是六波罗蜜的正因。
佛又说:善男子!懈怠的人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去作一切的布施,懈怠的人也不可能会持戒,也不可能勤行精进,也不可能摄心正念而安住于心不动转的境界中,也不可能忍于恶事,也不能去分别善恶。所以佛才说,六波罗蜜的正因是精进。所以我们唯有精进,在佛菩提道上,修行的速度才会快。既然已经知道正精进的定义,也知道正精进是六波罗蜜的正因,所以举凡正信、修善法、布施、持戒、忍辱、修禅定、修智慧,以及跟众生广结善缘等等,都是属于精进的法门。